【文章来源:】 【发布人:沈敏】 【发布时间:2018-01-15】 【点击量: 】
1月15日下午,教研室全体成员在教研室主任沈敏带领下于教研室办公室集体学习了杨洁篪同志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充分解读,内容详实,发人深省。文章内容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外交部分开宗明义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一、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在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二、全面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往往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
(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要增强各国发展能力,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各国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要创造良好外部制度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优化发展伙伴关系,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三、深刻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在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已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在中国等正义力量的推动下,《联合国宪章》等重要文件确立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谋求持久和平、维护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进出口总额达到3.69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事实证明,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发展好,反过来只有中国发展好,世界才能变得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世界的支持合作,而日益崛起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中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能力塑造和影响世界,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我们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彷徨。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中国的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其核心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拨云见日,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
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二)要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将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三)要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四)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五)要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扎实推进改革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各领域各部门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对外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内外兼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